当电子合同遇上区块链:新技术如何为电子存证提供司法效力?
电子存证的核心技术支撑是区块链技术,该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高可信度等特性,在民商事及知识产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时间戳机制,区块链确保每个区块顺序相连,并为链上数据赋予时间标记,有效解决了电子证据保全中举证方难以证明证据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问题。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区块链、时间戳等电子存证手段给予了正式认可。
时间戳的存证流程涵盖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认证及验证阶段。鉴于时间戳存证方式已获司法认可,当事人对其真实性的质疑逐渐减少,抗辩主要聚焦于存证内容的真实性,例如待保全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地固定并上传至存证平台,或虽认证过程完整且未被篡改,但对被固定内容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根据《民诉解释》第104条,人民法院应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就证据的证明力和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
在时间戳存证中,真实性问题不仅涉及存证平台的权威性和数据的不可篡改性,还包括存证操作过程的真实性,即取证过程未受虚假影响。司法实践中,被告的抗辩多集中于对存证过程真实性的质疑,而非针对存证技术或第三方平台本身。
过去,原告为增强证据的真实性,最佳做法是在录屏的同时,对取证行为进行外部录制,以达到避嫌效果。
此外,对于时间戳、区块链类证据,其证据资格仍需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的要求。
因此,电子合同的司法效力保障是用户选择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的重要考量。作为专业级区块链电子合同生态服务商,爱签构建了一套获国家司法机构认可的可信安全存证体系,并与国内多家权威司法机构实现数据同步存证,为用户提供具有司法效力的证据保全报告,实现司法赋能。
当前,司法机关采纳时间戳电子证据的案例日益增多,成为趋势。随着当事人对该类电子证据存证水平的提升,司法系统也需深入理解其技术原理,并与传统证据资格判断标准相结合,以在实践中做出准确判断,应对由时代变革引发的证据法变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