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pro文章正文

官方15日承诺期限将至 “北极鲶鱼”事件迎来大结局?

火币pro 2023年10月08日 15:57 59 Connor

今年3月份,“北极鲶鱼”炫富事件引发热议多次登上热搜。随后多部门介入,但5个多月过去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被指出尔反尔,从一开始的“开展调查将及时通报”,调查没结果不说,“及时通报”也变成了“不予公开”。

9月1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向顶端新闻表示,针对“北极鲶鱼”事件及网上流传“不予公开”的情况,我们会登记反馈,具体处理结果将会在15个工作日进行回复。如今,整个事件已发酵半年多,官方承诺的时间(10月10日)马上到期,如果不算9月14日当日,截止期限最迟到10月11日,届时将会迎来什么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网传“北极鲶鱼”本人照和事件调查结果15个工作日倒计时

炫富事件已过去了半年多 官方六度回应“无结果”

今年3月22日,网友“北极鲶鱼”在微博平台发文称,“怎么办,我润了(网络用语,即‘溜了’)。”IP定位为“澳大利亚”。随后,有网友跟评表示,去国外了还用国内的App。对此,“北极鲶鱼”回复称,“我们家那么多钱都是‘韭菜’供的,我怎么能不喜欢呢?”“我只知道我家有9位数,我想混哪个平台就哪个平台,想在哪个国家就哪个国家……”其中,不少言论不仅炫富,还涉嫌辱国辱民。

3月24日,网友“北极鲶鱼”的爷爷钟先生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称其孙女所称“家中9位数存款”是造谣,并称自己曾担任区交通局局长,早在2007年退休,“我们老老实实就这样干到退休了。”事发后,其孙女哭的一塌糊涂,“她很佩服我和她奶奶,我们两个人都是领导干部。”针对孙女的言论,钟先生说,深圳有关部门正在调查,退休的主管领导还曾问他,让他写了材料交上去,“一定要调查清楚,怕影响我们单位的声誉,也怕影响到她(孙女)以后读书。”

展开全文

官方通报

同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注意到关于网传退休干部家属发布的有关言论,经核查,该言论提及的当事人系我局原货运分局干部钟某某,已于2007年11月30日退休,我局已就相关信息开展核查,将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4月25日,有媒体再次就此事致电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关于钟某某一事的调查情况目前尚未公布最新进展,“不管是我们单位还是其他相关单位,我们确实是正在关注这件事情,但是目前依旧没有一个结果,如果你想了解我们关于这件事,近一个月以来的调查情况及最终处理结果,我们之后也会有专人和你进行对接。”

6月29日上午10时,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致电深圳市交通局,工作人员得知询问“北极鲶鱼”事件调查进展后,表示会有专人回复。上午11时,深圳市相关部门一工作人员回复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情况通报》后,深圳市纪委也发布了公告,因此这件事是纪委介入调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没有调查权限,只能等纪委的调查结果,“交通运输局已经没有权限了,因为大家觉得里面有更严重的问题。”退休干部可能年限较长,所以调查的工作量可能也有一点大,所以这件事暂时还没有官方消息出来,“建议继续留意后续的官方公告。”

近期会有调查进展的通报吗?工作人员说,纪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这件事肯定会有结果,“深圳是比较开明的,有些事不用担心,调查结果的通告肯定会出,如果真有问题的话,也包不住,没必要隐瞒。”

8月25日,大皖新闻记者电话拨打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投诉咨询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只负责具体业务方面的咨询。记者拨打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总值班室电话,询问“北极鲶鱼”事件的最新进展,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大皖新闻记者随后拨打深圳市纪委监察委公布的纪检监察举报电话,工作人员在登记了记者证编号后表示,“后续情况等通报”。

9月10日,人民网深圳抖音账号发布一条消息,有网友晒出一则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函,表示该答复函是针对深圳“前交通局长孙女”炫富事件的答复。答复函中写道:“经研究,您申请的公开信息不属于我局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所称的政府信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我局决定不予公开。”12日,海报新闻记者就该答复函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核实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会将诉求反馈给主管部门,会有主管部门去核查。

网友申请信息公开

9月1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向顶端新闻表示,“针对‘北极鲶鱼’事件及网上流传‘不予公开’的情况,我们会登记反馈,具体处理结果将会在15个工作日进行回复。”

为啥调查这么久?到底是有难言之隐还是另有猫腻

“北极鲶鱼”炫富事件一经爆出即引发全民热议,但官方迟迟未公布调查结果更是让人好奇心爆棚。据此前深圳市交通局6月29日回应解释道,这件事是纪委介入调查,只能等纪委的调查结果,“大家觉得里面有更严重的问题”,退休干部可能年限较长,所以调查的工作量可能也有一点大。

为什么调查这么久结果还未公布?背后原因让人遐想联翩,媒体更是不停追问,网友质疑“到底是有难言之隐还是另有猫腻”。

对此,上海电视台新闻主播评论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出尔反尔,当初他们做出公开承诺:已开展调查,将及时通报。但五个多月过去了,调查没结果不说,“及时通报”也变成了“不予公开”,究竟是在避讳什么?这样的答复能平复民意吗?

央媒人民网视频号发文追问“不予公开难服众”,并称作为政府部门更需要更大程度的公开透明才能消除不良影响,维护政府公信力。

9月1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针对‘北极鲶鱼’事件及网上流传‘不予公开’的情况,我们会登记反馈,具体处理结果将会在15个工作日进行回复。”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承诺期限,我们会迎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是完全公布事件调查详情还是仅仅公布此前网友申请信息公开单个问题的回应?一切有待时间揭晓。

如何正确面对热点舆情?浙江省委宣传部给出答案

“北极鲶鱼”炫富事件为何引发如此广泛的舆情关注?主要原因肯定是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炫富、官员、移民跑路等等都在跳动每个人的神经,而官方的调查进度缓慢和无实质内容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

舆情与民情民意息息相关。官方通报一旦失焦跑偏,势必造成次生负面影响。

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浙江宣传”曾发文谈舆情风波,其在文章《要想处置“舆情”,先要做好“事情”》这样提到,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性时时存在,各类事件、事故、事情一旦爆发,舆情也紧随其后。加之,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交新媒体广泛应用,可谓“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舆情酝酿周期大大缩短,热点舆情可能瞬间引爆舆论场。要注重线下处置,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回应关切,处置好舆情。

同时,要看到舆情背后的民情,把握真实诉求,既关注事件本身,也综合考虑舆论环境,分析社会心理、社会情绪,改善问题滋生的“土壤”。

公开事实是最好的引导。任何欺瞒掩饰的“躲猫猫”式做法都只会让流言、谣言野蛮生长,“有图有真相”地坦诚对话、释疑解惑才是正道。“大事瞒不过,小事不用瞒”。对各级干部来说,“在聚光灯下工作”已成为新常态。

北京日报旗下公众号“长安街知事”曾发表热文《官方通报为什么每每推高舆情》,其中提到社交媒体的兴起,带来话语权的分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也意味着官方通报中的任何词句,都可能被带往四面八方的空间。当这种“超链接思维”投射到公共事件上,便体现为“舆情搭车”现象。一个事件没按住,事件中的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新的索引,导致更多关联舆情。拔出萝卜带出泥,最终搅得人仰马翻。

不能透支官方通报的可信度。从传播学的研究来看,人们在认知事物时,往往依赖于一个框架,而这个框架的形成源于其现实生活经验。具体到政府与市民的沟通上,那些回应失当、进退失据的通报,势必令许多人对官方通报印象不佳。久而久之,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政府部门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开展形成掣肘。

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超10亿。众声喧哗、多元分化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任何一份官方通报,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业内人士坦言,“网友骂骂咧咧地散去”就是舆情应对基本成功的常态。这个意义上,官方通报追求的或许并不是有问必应、事无巨细,而是要切准社会关切的最大公约数,让大多数人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舆情当前,真诚大于技巧。“拖、瞒、封、堵、压”的应对方式早已失效,评判舆情应对成效的也不是上级,而是公众。有些人总有这样的误解,以为没有质疑声音,才算工作平妥;以为掩盖了问题,才算治理有方。但换个角度看,外界的质疑和追问,也是在砥砺政府信息公开的速度与力度。信息越是畅通,摩擦系数越小,工作效率越高。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相关部门的媒介素养已在实践中得到普遍提升。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提升,“帮倒忙”的官方通报一定会越来越少,也会让“谣言止于公开,互信缘于透明”成为更多机关单位的共识。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湖北频道、深圳市交通局、浙江宣传、长安街知事等)

标签: 北极 鲶鱼 期限 迎来 结局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火币pro-火币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