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发文撤销39所村小,孩子开心才算撤并成功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4-11-23 23 0

文| 唐凯兰

县城一下子撤销39所村小,农村家长吃得消吗?

上游新闻11月22日报道,河南省唐河县教体局近日发文,撤销全县39所村小。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撤销是整体的资源调整,撤销的村小普遍存在办学条件有限等问题。工作人员还说,“孩子们的就学得到妥善安置,安排到条件更好的乡镇小学继续读书”,乡镇都安排校车接送学生,确保上下学的便利与安全。

县教体局对外界问询的答复,抓住了两个点。撤并村小后,去到办学质量更高的乡镇小学读书,教学质量提了一个档次,撤并的合理性没有问题。因为离开村庄上学,上学与放学的接送成为刚需,又说安排了校车接送,省去了家长们的大担忧和麻烦,外界不必担心,撤并的配套措施也做好了。

县城发文撤销39所村小,孩子开心才算撤并成功

资料图,图文无关

一下子撤掉39所村小,到底是什么理由,不得而知。只能假设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财政紧张,分散的村小不利于财政资金的集约化使用,如果是这样,人们还是会担忧撤并之后的资金能否够用,比如学生增多了,乡镇小学的教室够不够用,宿舍、食堂等有没有扩容,村小老师的分流是不是妥当,校车接送费用财政能不能补贴。

另一种假设是,唐河县财政真不差钱,本次撤销这么多村小,纯粹是一种为了“更高、更强、更好”的资源调整,撤并影响的所有人都得到妥善的安顿,以此带来的所有硬件需求,比如教室与校车的供应充足,那自然是让人放心的,撤并称得上是完美撤并。若是这样,家长肯定会举双手欢迎。

撤并村小并不是唐河县独有,它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教育现象。虽然有些地方裁撤村小有很好的出发点,但合并的这一端做得不好,给学生、家长带来痛苦,比如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严重,很多乡镇学校推行寄宿制,家庭教育成本抬高不说,学生住宿环境普遍不佳。撤校这一巨大变量还会衍生出被动的城镇化压力,重组村庄的人口构成,田园感知与乡土文化也会因此受到损害,撤并的后遗症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有的地方安排不了校车,或者校车无法满足需要,家长又不想让小孩子读寄宿的话,就得在乡镇买房或租房,大人围着小孩打转,父母得出一个人照顾孩子。还有的父母脱不开身,爷爷奶奶被迫要出面,万一他们生病,接送孩子的任务就会打折扣。优质教育与安全教育会对走读的孩子及家庭带来“撕扯”。

展开全文

对孩子来说,去乡镇上学,理论上硬件会好一点,师资力量多数也强一些。不过,办学条件更好,并不能成为撤销村小的充分必要条件,进一步说,将村小全部裁撤,将生源全部集中到乡镇,也不是唯一的政策安排。“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一项兜底措施,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村小并非只有撤销一条路。

县城发文撤销39所村小,孩子开心才算撤并成功

资料图,图文无关

但对县级教育部门来说,若要精准实施撤并政策,对执行者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例如在决定一所村小是否撤并时,要了解生源的家庭情况,清楚并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家长能不能接得住。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学生普遍缺乏到中心校等更远处上学的客观条件,如果不保障就近入学,很可能辍学,这时裁撤村小就不可取。

精准施策需要广泛调研、深思熟虑,会费很多功夫,远远没有一刀切的撤并简单易行,地方只怕也不怎么愿意。

从现实与国情出发,撤销村小是大势所趋,或许无法避免,可在撤与并的两端,最好都有精细化的操作。撤的时候,不是遇到村小就撤,即使达不到撤的标准,“创造”标准也要撤;而在“并”校的这一头,不仅要看办学条件够不够,还要考虑并校对学生心理的冲击。检验撤并村小是否成功的,是孩子们是否更开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