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pro文章正文

都是正七品官员,知县与巡盐御史,谁的权力大

火币pro 2022年09月14日 09:00 128 Connor

巡盐御史和知县都是存在于明、清时期官职,只不过区别在于,知县一直存在到清朝末期,而巡盐御史在清朝中期就被裁撤了。

所以,为了方便进行对比,我们把这两个官职放在明朝,当时它们的职权比较稳定,跟清朝时也没有太大变化。

先来讲讲巡盐御史,作为都察院御史的一类,巡盐御史是所拥有的重要职权就是监察考核官吏。而巡盐御史的职权主要集中在盐务。明、清时期,盐务由官府专营,利润极大,关系国库赋税命脉。

也正是由此,朝廷对盐务极为重视。既要保证盐能顺利产出销售,又要保证整个过程不会有官员大肆贪污。也正是朝廷对盐务的重视,导致巡盐御史的职权和地位不断增加。

明朝初期,巡盐御史不过正九品,后来被抬到正七品,级别不高,权力极大,甚至超过它原有的官阶。起初时,巡盐御史只是考核管理,但因为逐渐拥有处罚官员的权力。这种权力的来源在于,朝廷赋予巡盐御史督察官员办好盐务。遇到小事巡盐御史可以对盐务官员罚俸,遇到大事可以向朝廷弹劾。

即便这个官员的级别比巡盐御史高。如果有人敢破坏盐政,即便是朝廷高级官员,乃至他们的家属,都可以弹劾。隆庆五年,巡盐御史郜永春弹劾总督王崇古的弟弟,侍郎张四维的父亲破坏盐法。

展开全文

所以,久而久之,导致巡盐御史的权力从考核官员到干涉盐务。巡盐御史可以干涉盐场的生产管理,乃至侵入到盐政事务中。

巡盐御史对盐场建设、官员俸禄,乃至生产食盐的灶户进行抚恤,都可参与。一段时间内,巡盐御史确实对盐政良好运行起到极大作用。

成化年间,巡盐御史雍泰看到那些产盐的灶户贫困不堪,许多人不能正常娶妻生子,所以想办法筹集资金,仅成化十二年一年时间,就有两千多人能成家。

另一位巡盐御史杨澄在泰州修建了堤坝,被人称为“杨公堤”。这些做法对朝廷盐务有极大好处,可以缓和内部矛盾。正是巡盐御史发挥的作用,才让朝廷允许默认他们扩大权力。

而相比之下,知县从设立之初,职权就比较明确,官阶也都是正七品。无论明、清时期,对于知县来说,朝廷赋予的职权中,首要任务是征收钱粮赋役。

只不过区别在于,清朝赋税以土地为主,明朝赋税以人口为主,所以明朝知县需要经常合适户口籍贯,才能保证赋税可以正常征收。其余如推行教化,维护治安,处理刑名诉讼事件等,都相差无几。

换句话说,知县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地方,在地方上,它的权力最大。而巡盐御史的权力集中在盐务,随着朝廷对它的倚重。

在地方盐务上,巡盐御史有极大的话语权。甚至那些级别原本比它高的官职,也要对它点头哈腰。这是知县不可能得到的待遇。

作为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官职,知县经常会遇到上级衙门的层层催压。而且,巡盐御史可以直接给中央朝廷,乃至向皇帝上书。

而无论在什么时期,知县想要上书,只能通过层层传递,不能直接上达天听。而对于过去皇帝一人掌权的时代,能否直接上书带来的隐形权力增大是难以衡量的。

当然,清朝并非所有地方都有大规模产盐的地方。明、清时期,清朝只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福建、广东等地派遣巡盐御史。清朝中期开始,只在两淮保留巡盐御史,其余地方的巡盐御史都被慢慢裁撤。

在没有设立巡盐御史的地方,双方之间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不过,一旦有交集的话,即便知县不属于盐务系统的官员,可哪怕只是跟产盐有关,也会受到巡盐御史约束。

而且,相比之下,知县会受到明显的权力约束,比如来自上级和同僚的监察,可是巡盐御史却缺乏约束。

它原本只是朝廷派遣到地方的临时职位,到后来却成为凌驾于地方机构上的官职。但这也成为后来巡盐御史被裁撤的原因之一。知县却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清朝末期。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标签: 力大 知县 御史 官员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火币pro-火币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