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整体性推进,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充分凸显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教育变革、科技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才。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点,高校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无不以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变革为牵引,形成了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面对党和国家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新目标新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人才中心和创新版图的新形势新环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强化战略思维,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人才工作的立足点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优势,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更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握战略主动、强化战略谋划,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牢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心,坚定教育自信、创新自信、发展自信,将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位置。落实党管人才的主体责任,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理念,自觉站在“党之大计”“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强化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明确人才工作目标、革新人才工作理念、完善人才工作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自主培养顶层设计。健全系统高效的组织体系,建立党委领导的工作专班,完善人才工作的组织机制,构建有机统一、分层分类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各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让人人爱才、人人育才、人人敬才贯穿于办学治校各环节,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人才工作合力。涵育爱国奋斗的文化氛围,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特别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引领和影响广大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躬身强国之行,自觉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
坚持深化改革,突出创新思维,牢牢扭住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人才工作突破点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守正创新,着力破除和解决制约人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生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作为高校,要紧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强化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以敢为人先的闯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打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分类发展的成才通道,不断加强高校党建思政、专任教师、专职科研、技术支撑、管理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多元专业发展,健全准聘—长聘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的人才聘用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发展晋升机制,不拘一格用好用活人才,形成各尽其才、尽展其才的个性化人才发展路径。探索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坚持破立结合,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将“破五唯”精神贯穿于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薪酬分配的全过程,实现基础前沿研究更加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研究更加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更加突出市场导向,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让广大人才安心用心教书、静心潜心科研。构建科学精准的管理机制,统筹推进人才管理、项目管理、平台管理、经费管理“放管服”,最大程度地赋予用人主体和高层次人才资源调度权和经费支配权,激发人才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广大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展开全文
坚持引培并举,注重系统思维,抓紧抓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人才工作着力点
坚持“四个面向”,全面培养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新时代人才工作要紧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求,突出“全球视野、世界一流”,以学科为基础,系统性引进和培养为我所用的创新人才,打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和大舞台。特别是面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各国竞争焦点的激烈形势,我们更需要解放思想、统筹谋划,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不断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水平。
高校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优势,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实施“栽培大树”和“选育新苗”双轮驱动,打造以战略科学家为引领,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支撑,青年科技人才为骨干、卓越工程师为基础的战略人才自主培养系统,不断发展壮大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统筹战略科学家的前瞻选培,有针对性引育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研究制定“一人一议一策”的个性化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平台、项目、团队、资金、条件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有组织地支持人才担纲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真刀真枪的实践检验中培育锻造更多战略科学家。强化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梯队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为载体,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学科交叉,探索领军人才梯队配套、条件配套、管理配套的项目组织方式,推进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人才跨学科、跨单位、跨领域地凝聚大团队、构筑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有组织地为青年人才成长结对子、搭台子,形成人才雁阵格局。深化卓越工程师的协同培养,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性,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大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国家战略急需人才的个性化、定制化培养力度,大力探索“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机制,聚力打造联动相通、融合相连的协同育人联合体和共同体。
针对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自动自发重视人才、用心尽心关爱人才、大力培育成就人才,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忠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明理论,原载于《光明日报》2024年8月28日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