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越南发展经济的痛点与优势
参考消息网6月12日报道香港《亚洲周刊》6月10日刊登邱立本的文章,题为《越南的未来是历史奇异回归》。全文摘编如下:
许多美国史专家认为,越战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败仗,也是溃败得非常难堪的一仗。1975年,美军兵败西贡(今胡志明市——本报注),美国大使馆人员仓皇撤退,停在大使馆屋顶上的直升机旁挤满人群,一些越南裔雇员被白人同事推下飞机,这些生死的关键瞬间,道尽大国力所不逮的悲凉。
在越战高峰期,美国曾经派军50万,旌旗处处,兵锋威武。面对越共的游击战,美军不惜使用化学武器,将茂密森林的树叶清除,以彻底追踪越共飘忽的踪影。这也导致越南民众被化学物质伤害,诞下不少无手无脚的畸形婴儿,祸延下一代。
但在越战结束后50年,美国却仰赖越南变形的产业链。本来根深蒂固的中国产业链面对拜登政府的制裁,移转到越南生产,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但其实是源于中国的原料和技术,只是将最后一道工序移到越南,满足美国人的虚荣,却无法遏制中国工业化日趋蓬勃发展。
越南经济借助中美博弈的时机,推动了本来停滞不前的工业发展,这包括越南的电动汽车产业,也成为华尔街热炒的概念。但由于底子薄,还在摸索阶段,未能真成大器、修得正果。
不过没有人会低估越南的经济动力,因为越南拥有1亿多人口,识字率高达九成八,由于儒家思想传统,勤奋坚韧,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尽管有些外商认为,越南人民历经战火洗礼,民风比较彪悍,往往成为管理上的痛点,动辄出现工潮,要和资方较真斗法。
越南的经济痛点,还包括基建欠缺,物流不发达。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现代化的码头,都要迎头赶上。这方面必须靠中国的力量,提供技术与高效的建设,要恪守“路通才能财通”的亚洲智慧。
越南也有海外归侨的力量。越战结束后,数以百万计的越南人流亡海外,其中不少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奥兰治县。他们的下一代在美国受过不错的教育,不少人重返故园,参与投资建设,成为越南财经界的精英。
因而越南的未来,是历史的回归。昔日的敌人--从美国企业到受美国教育的越侨新一代--都变身为今日越南建设的先锋。当年的硝烟,化为当下庆祝新企业开张的烟花,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的夜色中,闪耀历史讽刺的光芒。
评论